(资料图)
最近,北京副中心的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最近一场140年来最大的降雨中,副中心的海绵城市试点区域表现出色。这场暴雨是对海绵城市建设重要性的一次检验。尽管降雨来势汹汹,但大部分雨水被"海绵"吸收,从而有效缓解了城市强降雨时管网及抽排压力。据通州区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透露,持续三天的降雨中,29.9平方公里的建设达标区域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了87%以上,蓄水量达到了890958万方。这些蓄存的雨水将用于日常绿地浇洒和道路清洗等雨水资源循环再利用。
海绵城市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试点区域,还在海绵改造的小区中得到了证实。通过透水铺装、植草沟、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小区解决了道路积水问题,并减少了对临近河道的污染。一位街道网格员表示,经过改造的小区的海绵设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透水砖的使用让雨水可以快速渗透到地下,并留住一部分雨水。此外,小区还建设了调蓄池来收集雨水,这些水在需要浇花和浇灌绿植时可以被抽上来使用。
海绵城市的建设还包括透水停车位、透水沥青路面、生物滞留带、透水铺装广场和下凹式绿地等多种设施。这些设施的应用使得城市在面对降雨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并将蓄存的水加以利用,实现城市良性水循环。
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管控平台共建设了118个监测站点,对试点区域内已建成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和片区进行全天候数据监测。这些数据将为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到2035年,副中心城市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比例将达到80%以上,副中心将建成安全可靠、自然生态的海绵城市。这意味着海绵城市建设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这一系列举措对于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增强城市的抗洪能力,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的进展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