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下令赐给冯胜一杯毒酒,冯胜举起酒杯问道:“喝了这杯酒, 陛下能不能放过我女儿?”

净如影视   2023-08-11 21:47:18

1395年,朱元璋下令赐给冯胜一杯毒酒。冯胜举起酒杯,临死前问道:“喝了这杯酒, 陛下能不能放过我女儿?”朱元璋冷冷说道:“她们已经活不成了!”


(相关资料图)

冯胜乃明朝八大开国功臣之一,位居第三。他自幼喜欢读书,能文能武。《明史》评价他是“百战骁将”。

元朝末年,冯胜随兄长冯国用前去投奔朱元璋的反元义军。

初次见面,朱元璋看到两人文弱书生的模样,根本瞧不上眼。然而,听了俩人对天下大势的一番分析,顿时喜出望外。

朱元璋发现兄弟俩不仅足智多谋,而且作战勇猛,因此对他俩非常器重。

可惜冯国用英年早逝,让朱元璋心痛不已。不过朱元璋发现冯胜的才能并不亚于冯国用。

朱元璋亲眼看到冯胜在龙湾大战中一马当先,不避箭矢,率军直接冲向陈友谅中军大营,一举歼灭敌军,为朱元璋打败陈友谅起了关键作用。

冯胜在龙湾大战中一战成名,因此深受朱元璋重用,被委以掌管亲军的重任。此后在征讨张士诚和抗击元朝、横扫蒙古的战斗中屡立战功。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论功行赏,冯胜排在八位开国功臣第三位,仅次于徐达和常遇春,获封宋国公,是开国六大国公之一。

然而,随着功劳越来越大,冯胜行事也越来越嚣张,有时候甚至不把朱元璋的话放在眼里。

1367年,冯胜随大将军徐达率军征讨西北,陕西平定后,朱元璋召徐达回京受封。考虑 大战刚结束,朱元璋命冯胜仍驻守庆阳。

但冯胜对朱元璋的决定却不以为然,心里嘀咕:“徐达算个啥呢,他的功劳还没我大呢,凭什么让他回去受封,而把我留在这里吃苦?”

冯胜自以为是地认为既然关陕已定,我也没有必要继续留守在此。于是未经同意,就擅自率领全军返京讨封去了。

哪知,冯胜前脚刚走,敌军将领王保保马上带领十万大军卷土重来,攻陷兰州。结果造成前去救援的鹰扬卫大军全军覆没的惨祸。

冯胜听到消息后吓出一身冷汗,赶紧又带着部队杀了回去,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死去的将士再也活不过来了。

朱元璋大怒,但考虑冯胜的功劳大,另外明朝初建,正是朝廷用人之际,因此就赦免了他。虽然没有治罪,但给予的赏赐却不到徐达的一半。

然而冯胜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仍然我行我素。

1387年,朱元璋命冯胜率军前往辽东地区招降蒙古北元太尉纳哈出。纳哈出是成吉思汗四杰之一木华黎裔孙,乃元末名臣,实力强劲。冯胜却轻松就招降了对方20万大军,缴获的车马牛羊绵延百里。

朱元璋收到冯胜上奏的捷报,龙颜大悦,派遣使者前去慰劳。然而,让冯胜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女婿常茂却向朱元璋揭发他在招降过程私自藏匿军马之事。

同时还揭发他向纳哈出的妻子索要金银珠宝,而且在北元王子才死二天便强娶其女,因此导致对方丧失了降附之心。

朱元璋一听肺都气炸了,立即没收了冯胜的大将军印,同时命他回到凤阳老家去养老。冯胜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统率过大军。

对于冯胜这些居功自傲的行径,朱元璋虽然很生气,却一直忍着。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朱元璋痛下决心要除掉他。

1392年,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立14岁朱允炆为皇太孙。随着自己的年纪越来越大,朱元璋的猜忌心也越来越重。

因为担心朱允炆将来镇不住那些桀骜不驯的开国功臣,朱元璋决定亲自为朱允炆拨去这些有可能威胁他皇位的“荆棘尖刺”。

于是很快就爆发了著名的“蓝玉案”,牵连人数达15000多人。

之后,朱元璋又把冯胜召回京进行监视,然而冯胜却没有从蓝玉案中引起警觉,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来临。

一天,有人向朱元璋报告说冯胜的女婿,即朱元璋儿子周王朱橚,曾经从藩地偷偷跑到冯胜府中去探望冯胜。

毫无疑问,冯胜与周王私会的举动严重触犯了朱元璋的大忌:藩王非经皇帝允许,不得私自离开封地!而且是与手握重兵的冯胜私会!

于是朱元璋把冯胜召进宫,一见面就赐给他一杯“御酒”。

冯胜当即什么都明白了,顿时老泪纵横,他举起酒杯“谢恩”,同时问道:“喝了这杯酒,陛下能不能放过我女儿?”

朱元璋冷冷说道:“她们已经活不成了!”

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冯胜仰起脖子一声叹息,绝望地把杯中“御酒”一饮而尽。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朱允炆虽然顺利登位了,但四叔朱棣却发动了“靖难之役”,朱允炆无股肱大臣辅佐,从而被朱棣夺走了皇位。

朱元璋的一番苦心,终究付诸东流了。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冯胜之死,固然跟朱元璋晚年猜忌心重有关,但跟冯胜自身飞扬跋扈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

冯胜被朱元璋召回京后,日常行事仍然无所顾忌,不知收敛。公然违反老朱规定,在府中偷偷与藩王私会,所以冯胜之死也有其自身的原因导致。

而对照开国功臣信国公汤和的情况,他是和冯胜同时被召回京的,但汤和处世态度谦和恭谨,及时告老还乡,不仅得以善终,还得到朱元璋许多赏赐。

如果冯胜能像汤和一样激流勇退,不要居功自傲,或许也能像汤和一样得以善终。

你觉得冯胜死得冤不冤?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